[CPU主板内存] 为什么ICE说超线程是个Intel的笑话?

Xorcerer 2009-06-30
如题,在自问自答的一贴中出现的。
icewubin 2009-06-30
因为CPU分配任务的时候不够智能,在OS眼里,原本4核的变成了8核没有什么不对,但是这8个核是有问题的,我说详细一点。

假设总共有4个核A、B、C、D,模拟出8个假的核1-A、2-A、3-B、4-B、5-C、6-C、7-D、8-D,后面跟个数字表明这个OS眼中的假核到底属于哪个真核,编号对应。

当OS分配任务的时候,假设先分配一个任务给了1-A,此任务还未结束,又来了一个任务,第二次要分配任务的时候,OS无法判断2-A和3-B到底属于哪个物理核,在OS眼里只有2、3,OS无法知道2、3和1的关系,其实2和1是属于一个物理核的,此时OS一旦把任务分配给2-A,非但没有充分利用多核的优势,还拖累1-A完成任务的效率。

所以很多i7的玩家,买来就把这个帮倒忙的超线程功能给关掉的。

岔出去说一句,早在P4时代,超线程引起过不少程序的兼容性问题,假死等问题层出不穷,当时电脑报的人都建议手工把超线程关闭,以避免兼容性问题。
不见得 2009-07-01
ice 来批判一下这个文章吧 , 看得我一头雾水....
http://diy.pconline.com.cn/cpu/news/0904/1634251.html
icewubin 2009-07-01
不见得 写道
ice 来批判一下这个文章吧 , 看得我一头雾水....
http://diy.pconline.com.cn/cpu/news/0904/1634251.html

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,超线程技术本身不是错,错是错在:
1.当年P4上的超线程技术还不成熟,就强行推向市场。(我有不少同学在Intel的,P4的超线程被内部认为是比较失败的,当然最失败的还是P4的架构,台式机CPU没有尽早的换成酷睿架构)。

2.i7上的超线程的使用不当问题,虽然目前的软件环境不能很好配合的bug,但是Intel自身负有不小的责任,既然目前的操作系统不能在恰当的时候使用超线程资源,出厂的时候默认就应该关闭这个功能,让有需要的人(例如做3D渲染的)自己去打开这个功能,普通消费者哪里知道这么复杂的情况。

3.实际情况是,两次超线程对于Intel来说更多的表现在宣传的需要上,操作系统中能够看到多出一倍的CPU数量,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。


Xorcerer 2009-07-01
icewubin 写道
不见得 写道
ice 来批判一下这个文章吧 , 看得我一头雾水....
http://diy.pconline.com.cn/cpu/news/0904/1634251.html

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,超线程技术本身不是错,错是错在:
1.当年P4上的超线程技术还不成熟,就强行推向市场。(我有不少同学在Intel的,P4的超线程被内部认为是比较失败的,当然最失败的还是P4的架构,台式机CPU没有尽早的换成酷睿架构)。

2.i7上的超线程的使用不当问题,虽然目前的软件环境不能很好配合的bug,但是Intel自身负有不小的责任,既然目前的操作系统不能在恰当的时候使用超线程资源,出厂的时候默认就应该关闭这个功能,让有需要的人(例如做3D渲染的)自己去打开这个功能,普通消费者哪里知道这么复杂的情况。

3.实际情况是,两次超线程对于Intel来说更多的表现在宣传的需要上,操作系统中能够看到多出一倍的CPU数量,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。



是的,卖上网本的人总忽悠消费者说,N270 ATOM是双核的。
哎,可怜的人啊。
icewubin 2009-07-01
总结就是,单核的CPU默认是应该开超线程的,多核的CPU默认应该要关掉。

什么时候多核CPU才需要超线程呢:微软的windows能够很智能的先利用空闲的物理核,再利用超线程模拟出来的虚拟核。
jianfeng008cn 2009-07-01
icewubin 写道
总结就是,单核的CPU默认是应该开超线程的,多核的CPU默认应该要关掉。

什么时候多核CPU才需要超线程呢:微软的windows能够很智能的先利用空闲的物理核,再利用超线程模拟出来的虚拟核。


什么意思,用windows才行?
icewubin 2009-07-01
jianfeng008cn 写道
icewubin 写道
总结就是,单核的CPU默认是应该开超线程的,多核的CPU默认应该要关掉。

什么时候多核CPU才需要超线程呢:微软的windows能够很智能的先利用空闲的物理核,再利用超线程模拟出来的虚拟核。


什么意思,用windows才行?

少些几个字,那个是假设,英语中的虚拟语态,其实就是表明目前的OS根本没这个能力。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